一、
大家好,我是格隆。很久未見。
今天我們不聊什么宏大敘事的課題,我借我剛剛出版的新書《通往自由之路——格隆過往三年投研札記》,和大家聊聊“怎么過好這一生”這個事關升斗小民的小話題。今天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匯報,最多能把這個話題聊個大概,或也善莫大焉,不枉諸君聽我一場——更多成熟、成體系的深度思考,請大家直接移步《通往自由之路》這本新書——這本書,我殫精竭慮,寫了整三年,都是以我自己的認知與見識,來嘗試邏輯完整嚴密地回答,一個非富非貴的普通人,“究竟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
我先簡單粗暴定義一下何謂“過好這一生”:自由、富足且有尊嚴地過一生?;蛘撸辽俸蟀肷?。
先拋一個問題給大家:你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過好這一生,哪些質素是最必備的?
家世?學歷?品行?勤奮與汗水?……
在我看來,以上都是,但也都不是。
都是,是因為以上每一條散點因子在某種情形下,或都有作用。都不是,則是因為以上所有因子都無法組合成一個確定性的邏輯閉環(huán)。
比如,類似悲憫、善良這些優(yōu)秀的品行。
我讀過的一句最令我難以自抑的一句話是:“我一生善良,從未做過什么壞事??蛇@人間疾苦,沒有一件放過我。這個世界很好,但下輩子,我不來了。”
這個月初,湖南天門山四個年輕人的事相信大家也有所聽聞,其中一位四川的女孩,23歲,在人生最后幾分鐘發(fā)了最后一個朋友圈,寫的對人世滿是眷戀的六個字:你好世界,再見。
我想,這四位,在世的時候,應該也是內心無比溫柔善良的人吧?但生活并未賜予他們陽光。他們可能只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力。
至于學歷,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當今學歷貶值速度比貨幣貶值速度還快的情形下。邏輯很簡單,學歷不代表學識,據說上海某著名高校,90%以上學生是B站的注冊用戶,這意味著什么,相信了解B站調性的人非常清楚。學歷更不代表某種承諾或保障。美團上有6萬研究生在送外賣。而如果你生活在1967年,你就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也只能上山下鄉(xiāng)。長江中游某省交運系統那個炫權出名的周公子劼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怕你會讀書???名校研究生都別想容易進我單位。那個人當年仗著自己會讀書,看不起我這種靠父母的人,呵呵,社會會教他做人。”
家世呢?家世很重要。但很遺憾,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家世都乏善可陳,聊勝于無,基本無法對人生起到什么真正的支撐。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說現在寒門已越來越難有機會了。這其實是想多了。沒落了的豪門,才能稱為寒門。無論豪門、寒門,首先你得是個門閥。我們絕大多數人所謂的家世,以及家世后面能捆綁的可憐資源,離“門”有相當距離。在真正有家世的極少數人眼里,其實都是他們嫌棄不要的駑馬棧豆而已。我看到某中部四線城市的城管招聘,報名者竟然不少北大、清華的博碩,就可見一斑。
至于勤奮和汗水,從來都不是改變命運的第一路徑。事實上,如果認知錯了,大方向錯了,你每多走一步,每多流一滴汗,都是挨更多打的理由。所以有句玩笑話是這么說的:年輕人,你不要年紀輕輕就覺得進入了人生低谷,你未來下降的空間還大著呢。
那么,一個非富非貴的普通人,究竟要靠什么,才能過好這一生?
一外一內,兩點而已。
外靠環(huán)境,內靠認知。
環(huán)境是你人生的一級資產配置——這句話我想說三遍,請務必記住。
環(huán)境你或無法左右,但,至少,你可以選擇——當然,這種選擇,短期沉默成本或會很高,且需要大智慧,大勇氣,極不容易。但一旦做到,你人生的長期超額收益將會足夠大。
認知,則是完全你自己能掌控的東西。
那些終其一生,都在底層掙扎求生的人,絕大多數,是輸在了第二點: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堪稱膚淺甚至愚蠢,且終生不改。他們很多人,挨了一輩子打,卻從未弄清楚誰在打他。
二、
先說外部環(huán)境。
首先,我要說,你生存的大環(huán)境,是你能過好這一生的最核心要素,是你人生的頂級資產配置——這是絕大多數人未能認清的一個最簡單道理——絕大多數普通人會把外部環(huán)境當成他人生模型里只能被動接受、不能主動調整的常量,而去放棄選擇,乃至根本忽略。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集合你所有能支配的資源,然后在人生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以資產配置的思路與要求,把你手頭有的資源,配置到最高效的地方。這一點對資源天生貧乏的普通人尤其重要。不像銜玉而生的人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反復試錯,普通人一生中能集中和散耗的資源是天然有限的,你必須高度珍惜和重視每一次下注的效率。很多人之所以一生草草,沉淪下僚,只是因為他們在做人生安排時,從無資產配置思維,每一個動作都堪稱隨意、隨性,更無一級資產配置、二級資產配置的區(qū)別。諸如生不生孩子、孩子生在哪里,上學走公立路線還是國際路線、房子是買還是租、如果買房是在自己的小縣城買還是去北上廣深買……諸如這些看似柴米油鹽的瑣碎事,如果抉擇不同,未來命運卻可能天壤之別。
很多人會說,我也想孩子走國際路線,我也想北上廣深買房,沒那個能耐,也沒那個資格啊。其實不是。很多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頂多是短期及時享受與長期沉默成本收益之間的取舍而已。事實上,你的孩子在公立體系內的內卷花銷,可能并不會低于走國際路線的支出。而在自己所在的縣城買一套大房住,與委屈自己在縣城租住一套小蝸,然后把錢騰出來在北上廣深置套小公寓之間,99.9%的人會選擇前者。但五年或十年后,你會發(fā)現,你縣城的那套房或一文不值,而深圳的那套小公寓卻價值萬金——去看看紐約和倫敦的百年房價變遷史就知道了。
我們回到人生一級資產配置:大環(huán)境。
大環(huán)境究竟有多重要?我們不妨借用兩句話。
第一句是20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一生為消除貧困而戰(zhàn)、有“窮人銀行家”之稱的孟加拉人尤努斯說的:“最好的樹種,種在森林里就是大樹,種到花盆里就成為高不過一米的盆景。這不是種子的錯,是盆容量大小的問題。這個花盆,就是我們的社會”。
第二句話是:“歷史書上最輕描淡寫卻又最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是:我們走了一些彎路。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時代的一個回旋,于個人,或許就是一輩子。”
二戰(zhàn)后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是緬甸,但經過軍政府70年的治理,這個國家已淪為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你生命的70年如果恰好與這個階段重合,你用盡全力,也大概率過不好這一生。類似例子還包括擁有3000億桶石油儲量,卻只不到三千萬人、曾經拉美最富有的委內瑞拉,擁有1560億桶石油儲量、上世紀70年代亞太最富有的伊朗,但如果你是生活在1979年之后的伊朗,或者是1999年之后的委內瑞拉,哪怕你擁有愛因斯坦的天分和米開朗基羅的才華,你也大概率一輩子籍籍無名,戰(zhàn)戰(zhàn)兢兢,茍且一生。
我們自己兩千年歷史的干戈征伐也說明這一點。秦漢交接短短十年,在籍人口從約3000萬一口氣跌落到約1600萬,近一半人口死于戰(zhàn)火。從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吳,這一百年大致算三國時期,在籍人口從約5600萬減少到約1600萬,70%的人口沒了,這就是曹操詩中描繪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哪怕是最強大的唐王朝,安史之亂8年時間,在籍人口從約6800萬跌落到約1700萬,8成的人口消失了。最后一個王朝滿清,13年太平天國的結果是,“江南十室九空”。
你看小說、電視劇里描繪這種時代金戈鐵馬,波瀾壯闊,英雄輩出,但,前提是,你不是被張獻忠的軍隊丟進磨盤磨碎充作軍糧的那一個,也不是“江南十室九空”里的那個九空。
秦漢以來兩千年歷史,因戰(zhàn)亂非正常死亡的人數超過了6億。復旦大學做過一個課題,課題里的結論是:滿清一朝276年,留下了后代的人,只占總人口的約13%。其他人,都在各自戰(zhàn)亂、饑荒、疫病中消逝無蹤。
讓你穿越回任何這某一時間段,不要說過好這一生了,你但凡有活下去的勇氣,我都服你。
再舉一個離我們很近的例子。上世紀,數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如果你也出生在那個年代,你唯一的機會在于決不放棄,田間地頭始終堅持學習,這樣在1977年高考時,幸運地成為77級中的一員——所有知青中1%的幸運兒。
更直接的例子是離我們最近的經濟走勢??匆幌挛覀兊腉DP走勢圖,你就大概能感受了——我經常對商學院那些企業(yè)家學員說的一句話是:你們一定要認清楚,過去這些年你賺的錢,究竟有多少是因為你自身的聰慧與勤勉,有多少只是因為時代大環(huán)境大洪流的慷慨賜予?
巴菲特曾說過,我能在投資上取得這些成績,只是因為我在美國——很多人以為他是謙遜。其實不是。你去看看他解釋為什么賣出臺積電的邏輯,就能知道他說上面的話,是發(fā)自肺腑的。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在大環(huán)境面前,絕大多數人除了接受與順從,并無太多選擇。所以,你在哪里,非常重要。有的人,經過千辛萬苦的跋涉才抵達羅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你一輩子努力奮斗達到的最高點,或只是別人的起點。
作為一介凡民,你無法左右大環(huán)境,但,感謝上蒼,你至少可以選擇。
游牧民族、動物都會逐水草而居,這是天性,也是大智慧。所以我會非常佩服那些歷盡千辛萬苦,忍辱負重,從農村來到城市,從四線城市到二線、一線艱辛打拼的人。我也會祝福那些飄洋過海、異國他鄉(xiāng)努力打拼的人。
他們其實是在為自己、為自己的孩子,做人生的一級資產配置——這種配置,需要大視野,大格局,以及足夠的勇氣和執(zhí)行力。
幸運的是,中國地大物博,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為所有人都提供了相當友好的騰挪環(huán)境。我祝福并致敬這塊土地上每一個揮汗如雨的人。
三、
下面我聊聊認知。
我們都耳熟能詳一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投資如此,人生一樣一樣的!
我在《通往自由之路》這本書里,寫了這么一段話:
“認知于人生究竟有多重要?平民子弟,真正明白社會真相,普遍已經40歲左右了,已經進不了圈子,擠不上桌子了。富貴子弟,最多25歲上下就已洞若觀火,殺伐果斷。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只是因為他們更早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更早學會了察言觀色,更早學會了見風使舵,更早學會了趨炎附勢,更早學會了巧言令色,更早學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此而已。而以上這些,與其說是優(yōu)點,毋寧說是飲鴆止渴的毒藥,因為本質上都是欺騙,在一個契約規(guī)則成熟的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幫助他長期走高走遠。
原生家庭,或是普通人翻身最大的阻力。很可惜,多數人明白這一點時,都已經太晚。而有些人,則終其一生都不會明白這個道理。底層的父母,自己都沒活明白,他們自己的很多選擇都是錯的,更罔談為子女指點迷津。
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金錢,而是奮斗了半生,發(fā)現自己拼命趟的路錯了,方向偏了,再回頭,為時已晚。普通人常走彎路,還是因為他的認知有局限性,尤其身邊能影響和幫助他的人認知,存在巨大的局限。”
更難堪的事實是,為數不少的人,不但談不上認知,而是蠢而不自知。
我們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考上大學就是他人生的頂點。他所有的學識與認知,以及人生觀、世界觀,都來自上大學前或大學時課堂上聽過的課、讀過的教科書。相當多的人,從大學畢業(yè)始,就再也不會讀一本書。這導致絕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其實都是由一堆似是而非、錯誤乃至荒謬的認知組成的,而他整個人生的路徑與軌跡,就是在這些千瘡百孔、支離破碎的認知指導下完成的。
事實上,只要沒有后天的進一步持續(xù)系統學習,多數人頭腦里冒出的幾乎任何一個詞,就都已經擁有了它確定的、不可更改的氣味。在聽聞這些詞后,普通人的行為反應不再是思考,而是本能的條件反射。比如多數人聽到舊社會,就一定想到“萬惡”,一提到農民起義,就一定是“可歌可泣”,一看到富人,頭腦馬上蹦出的大概率是錢來路不正、奸詐狡猾、冷血、紙醉金迷、家庭內部爾虞我詐、生活不幸福之類,反倒是看到“窮人”這樣的字眼,我們會不自覺,甚至一廂情愿地往“淳樸、善良、雖然清貧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等方向聯想。
這類認知,如果不影響你的日常行為的理性,倒也無傷大雅。但很遺憾,恰恰是這類條件反射的認知,支配著絕大多數普通人從晚飯用哪個企業(yè)生產的菜油、兒子結婚買哪個國家的手機或汽車、到可能仇富、仇資的幾乎全部人生細節(jié)。
我在《通往自由之路》這本書的第八章《關于財富》里,用四篇文章《你的財富,永遠超不過你的認知》、《仇富是最愚蠢的人類行為,沒有之一》、《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甘于貧窮是一種可恥》,來闡述了這些荒謬膚淺認知支配普通人行為的危害——用常識都可以想得出來,究竟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身上值得你學的東西更多、更值得你靠近,還是一個一輩子窮困潦倒的人身上值得你學習的東西更多?究竟是有錢的幸福機率更大一些,還是吃了上頓愁下頓的生活幸福機率更大一些?
最關鍵,你一旦形成這種認知,你會自覺不自覺退出爭取財富的競爭,并逐步喪失獲取財富的能力。你的甘貧樂道,只是令追逐財富的路不再那么擁擠,只是成就了那些刻意宣揚這類理論的“有心”人。
當然,你也不是沒有收獲。你的收獲,大概率是家徒四壁、自己滿身的疲憊、孩兒輩的艱辛,以及怨天尤人,越來越失衡的內心。
那么,如何進化與校正認知?
無他,惟學習。持續(xù)的學習,以及,成體系的學習。
不會、不懂、認知錯的,才需要學習,這意味著不斷的自我否定。這逆人性,所以并不容易。饒是如此,你還是要堅持學習。否則,中國有14億人,憑什么跑出來的是非富非貴的你?
只是學習是不夠的。散點狀、碎片化學習,不如不學。這種沒有內在邏輯關聯、鉤稽關系的點狀知識,與其說是知識,毋寧說是你社交裝A的談資,沒有意義。你必須成體系的學。否則,你就算讀了再多書,懂了再多人生道理,你也過不好這一生。
這一如投資。我在《通往自由之路》的書里寫了這么一段話:A股市場或是中國最大的知識付費平臺。做過美股的都知道,關注GDP、非農就業(yè)、物價指數、美聯儲議息幾個數據,基本就八九不離十了。但在A股,從能繁母豬的產后護理到人口飽和生育率,從7納米光刻機到高鐵齒輪傳動系統,從光伏產業(yè)鏈博弈到刀片電池黑科技,從機器人技術分解到大宗商品周期,從外賣騎手數量到電單車需求變化,從醫(yī)藥集采到國際海運價格,從國際沖突到國內政策,啥玩意你都得學,都得懂。最后錢多半是賺不到的,但至少落得了滿身才華:張口宏觀大勢閉口十年國運,左手人口走勢右手景氣空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你在股市虧的錢,就是為學這些知識而付的費。
那么多人,在股市摸爬滾打,讀那么多《投資秘笈》,交那么多高昂的學費,你不能說他沒有持續(xù)學習。但卻一直虧錢,然則何也?
我用我在《通往自由之路》書里另外一段話作答: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投資體系的,這是他們長期輸錢的原因。投資不是幾個技巧或招數,更不是幾句箴言或偈語,而是一個邏輯自洽、相互勾稽、相互校驗的框架體系。投資體系的三個層級是研究體系+交易體系+退出體系,其中研究體系的核心是賽道、賽馬、騎手和定價,交易體系的核心是概率、安全邊際和預期差。以上諸要素類似太陽系行星軌道,是七個同心橢圓,共同的圓心,則是企業(yè)價值。
時間差不多了。我最后補充一句話,生而為人,一個普通人,選擇,或大于努力。
選擇環(huán)境、選擇賽道、選擇學習。因為選擇是戰(zhàn)略,是大方向。努力只是戰(zhàn)術。戰(zhàn)術錯了,死不了人。但戰(zhàn)略方向錯了,每多走一步,都是挨揍的理由。
最后我把《通往自由之路》這本我三年打磨而成的新書目錄,以及李開復、俞敏洪、虞鋒、張磊、陳光明、巴曙松、張暉、高善文、吳曉波、馮唐十位的推薦語附上。關于究竟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這本書,或有更詳盡、精彩的論述,我建議您空了,端一杯茶,在陽臺上靜靜品鑒,或有所得。
我就說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