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在長安馬自達品牌誕生5年后,長安汽車和馬自達汽車終于正式聯(lián)姻,以50:50比例出資在南京成立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這是馬自達汽車脫離福特單飛后,在日本本土以外設立的唯一一家集產、供、銷、研于一體的合資企業(yè)。不同尋常的是,新合資公司的成立很低調,甚至未舉行正式的發(fā)布會。
“我們是一家務實的企業(yè),合資公司的成立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不值得高調。”當我們在春節(jié)前夕,前往長安馬自達采訪執(zhí)行副總經理況錦文時,他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以營銷功力著稱的況錦文,是在2012年4月接替安顯林出任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zhí)行副總經理的。此前他在長安汽車已任職五年,從長安第一輛轎車奔奔上市開始,況錦文帶領團隊不斷創(chuàng)造銷售佳績,短短幾年內,長安轎車已跨入國內主流自主品牌行列。
如今,分拆后重建的長安馬自達,一如當年的長安轎車,百廢待興,正需要一個既懂管理又懂銷售的掌舵人。作為中方第一負責人,況錦文被寄予厚望。
采訪當天,況錦文正忙著處理招標工作,一直忙到晚上,第二天又安排了出差。2013年對他來說注定是忙碌的一年,“隨著合資公司成立,長安和馬自達雙方有了更實質性的合作,我們當下的要務是,埋頭把該做的工作做好,把基礎去打好,盡快把優(yōu)秀的產品制造出來,推向市場。”
團隊重建
就在我們采訪前一天的晚上,長安馬自達銷售分公司剛剛舉辦了員工年會。一位從某自主品牌跳槽過來的員工告訴我們,長安馬自達的年會氣氛輕松活躍,總經理藤橋稔和況錦文兩位老總,都在年會節(jié)目中被拿來開涮,和200多位同事歡聚一堂,“大家都很開心,這跟我以前在地方國企的感受完全不同,國企是不可以拿領導開涮的。”
據況錦文介紹,這個由200多人組成的營銷團隊中,超過80%的員工都是新招聘的。
一年前,長安福特馬自達拆分獲批,長安馬自達事業(yè)部從北京搬遷至南京,不少老員工因此選擇離職。“這可以理解,畢竟作為一個城市來說,南京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遠不如北京。”一位留下來的老員工說。
也因此,況錦文接任執(zhí)行副總之時,首先面臨的就是團隊的建設。所幸,從零起步,建立體系、梳理架構恰恰是他所擅長的。20多年的職業(yè)生涯先后服務5家企業(yè),每一次跳槽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藥廠學會了進入社會,在埃索石油公司學會了管理,在上海通用學會了營銷,在長安汽車學會了創(chuàng)新。”
作為一名資深的管理者,況錦文在組建團隊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們通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企業(yè)文化的培訓,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員工認同長安馬自達的理念和價值觀,高效協(xié)同,從而形成合力。”
團隊年輕,自然需要領導者多花心力。但況錦文認為,團隊年輕也有好的一面:“年輕人思維活躍,把他放到那個位置上,就會有責任感。”
長安馬自達銷售分公司移師南京一年來,在江寧區(qū)臨時租用辦公樓作為過渡。辦公區(qū)裝修極為簡單,員工們在隔斷的工位上辦公,藤橋稔和況錦文兩位老總的辦公室門保持敞開,據說是為了方便與下屬們交流。
況錦文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個書柜,和一張簡易的小會議桌,墻上掛著幾塊白板,上面寫滿了圖表。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沒有造景 盆栽,沒有茶幾沙發(fā),地上甚至沒有鋪木地板或地毯。藤橋稔的辦公室亦是如此。跟業(yè)內其他老總、尤其是國企老總們奢華的辦公室相比,可以用簡陋來形容。
“能滿足工作需要就夠了。”況錦文笑笑說。
當我們回到銷售分公司辦公區(qū)時,已經過了午飯時間。此時況錦文正捧著一盒盒飯,和員工們在辦公室里討論工作。
據老員工們說,況錦文和同事們一起吃盒飯是常有的事。“況總來了之后,團隊的面貌明顯不一樣,大家都更有激情了。”
在一位員工的工位上,我們還看到了這樣一條標語——“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據說這是員工自己貼的,并非公司下達的口號。
“年輕的團隊需要時間磨合,但并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況錦文說。
梳理品牌體系
過去的一年,況錦文說的最多的就是體系。“營銷的基礎是體系,如果體系沒有競爭力的話,產品的競爭力是發(fā)揮不出來的,品牌建設也無從談起。”
而況錦文在品牌建設上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重新樹立長安馬自達品牌,并與一汽馬自達及海馬品牌區(qū)分開來。
這也是馬自達在中國市場上幾經波折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債”。
錯失最佳的合資時機,是馬自達這些年在中國市場無法施展最大能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紀90年代,馬自達開始與一汽海南合作,由于種種原因,并未成立合資公司,而是通過技術轉讓方式,推出了掛有“海南馬自達”品牌的福美來和普利馬等老323平臺產品。后來,又與長春一汽以類似的合作方式,推出了馬自達6,但仍未能成立合資工廠,只在銷售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合資,成立了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2006年,馬自達參股長安福特,欲借此尋求突破。但由于在銷售環(huán)節(jié)需借用一汽馬自達渠道,利益關系復雜,長安馬自達3被迫停產,錯過了樹立品牌的最佳時機。當與長安的合資障礙掃清,終于結束了寄人籬下的日子時,中國車市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而馬自達在中國消費者的印象里,一汽馬自達6和海馬福美來的印記已很難揮去。尤其是海馬車型的存在,間接拉低了馬自達的品牌力,縱然海馬與馬自達已無直接關系。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是,來自同樣的車型平臺,新老??怂?/a>去年在中國銷售30萬輛,而馬自達3/星騁的銷量只及其四分之一。
如何提升長安馬自達品牌力,是況錦文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因此,來到南京以后,他開展了三個多月的市場調研,并最終為長安馬自達確立了 “縱享激情”的品牌戰(zhàn)略,即“為用戶帶來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汽車產品和服務”。
況錦文認為,這將有助于強化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6及海馬之間的品牌區(qū)隔。
化工專業(yè)的背景,讓他更擅長于邏輯性思維,“我感覺,營銷就是解一個化學方程式,或者是做一個化學組合的等式。”綱舉目張,有了新的品牌戰(zhàn)略,業(yè)務才能系統(tǒng)化。
如今,況錦文和他的團隊有了階段性的成績。“品牌體系的梳理任務基本已經完成,現(xiàn)在就是把它運作起來,使整個體系運轉得更順暢,更有效。”
提升渠道力
在進入長安之前,況錦文是上海通用華南大區(qū)負責人,渠道建設是他的強項。因此,接手長安馬自達銷售分公司后,他便迅速祭出了“2012春季大行動”,調整商務政策、吸納二級網絡、擴展大客戶業(yè)務。
為了提升網絡運營能力,況錦文重點從體系建設、流程建設、團隊建設上精準調整了商務政策,發(fā)布了2012年全新的《經銷商商務政策》,同時還發(fā)布了《經銷商運營指南》。
“每個店都是靠師傅帶徒弟那肯定亂套了,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有標準。工廠的工人要做好一個崗位,有一個標準指導,同樣對經銷商的終端運營也是一樣,必須要有標準的運營指南。”
對于新政策的效果,況錦文很有信心:“首先你按照這個做,把它做到位。然后還要堅持按照這個方向走下去,政策實行一段時間以后一定會出現(xiàn)效果。”當年他在上海通用任職時,“賽歐”由別克換標為雪佛蘭,市場前景不明朗,正是他抱著必勝的信念,帶領十多人的推廣團隊,僅2006年一年銷售雪佛蘭轎車11萬臺,創(chuàng)下了銷售奇跡。
由于歷史的原因,長安馬自達產品較單一,單車利潤不高,經銷商盈利狀況普遍不佳。況錦文認為,“盈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歷史積淀的問題,不可能一夜之間解決。除了新產品的投入,我們還會延展價值鏈,比如說二手車,二手信貸,以及租賃、精品件開發(fā)等,提高經銷商的盈利能力。”
截止2012年底,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的網點數(shù)量共403家,其中一汽馬自達數(shù)量占優(yōu)。為了實現(xiàn)與一汽馬自達均衡的局面,況錦文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仍是提高網點覆蓋面。“提高了網絡覆蓋面,才能夠講服務保障能力,銷售服務保障不到位,講再多都是多余的。”
2013年,長安馬自達針對以前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又進一步調整了商務政策。況錦文向我們介紹了其中的主要變化:“有兩點非常突出,第一,我們提高了對經銷商固定投入的回報,以往投資回報率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的局面,將得到改變;第二,通過政策指引,把我們有效的資源集中,提高市場推廣效率,加大我們品牌的認知度。”
“新政策對經銷商很有吸引力。”他強調說。
重回快車道
在“2012春季大行動”以后,長安馬自達的銷量連續(xù)創(chuàng)下新高,去年上半年累積銷售44,567輛,同比增長22%,刷新了長安馬自達上半年市場銷量的歷史紀錄。
然而,2012年下半年的“島嶼事件”,讓加速快跑中的長安馬自達,不得不驟然減速。2012年10月份,長安馬自達銷量跌入谷底,僅銷售1742輛,同比下跌79.5%,盡管年末銷量逐步回升,但年銷10萬輛的目標最終擱淺。
“如果不是爆發(fā)這個事情,我們去年完成10萬輛的任務是沒有問題的。”一位老員工談及這一話題時,仍倍感惋惜。
這一風波,也讓況錦文對合資品牌的發(fā)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合資品牌最終的歸宿,一定是更好地融入到中國市場,要努力實現(xiàn)成為中國當?shù)氐钠髽I(yè),成為中國優(yōu)秀的企業(yè)公民,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公民而存在于市場中。”
按照馬自達在華的發(fā)展目標,2015年兩家合資公司計劃銷售40萬輛。其中,長安馬自達到2015年要實現(xiàn)產銷20萬臺,到2017年實現(xiàn)產銷30萬臺以上。
盡管島嶼事件的負面影響并未完全消退,但馬自達并未下調該中期目標。
然而,島嶼事件卻實實在在地浪費了長安馬自達一年時間。2013年,長安馬自達只能重拾去年未竟的目標:“產銷規(guī)模上到10萬輛的臺階,網絡建設規(guī)劃實現(xiàn)200家以上。”
留給況錦文的時間窗口更小,任務也因此更艱巨了。所幸,長安馬自達畢竟是馬自達在華唯一一家真正的合資企業(yè),在新產品的投放上占有優(yōu)勢。
“保證每年都會有一款新車。”以往長安馬自達投放的車型集中在A級和A0級轎車上,況錦文透露,“今后的車型投放有更多可能,目前正在商談將CX-3平臺引進國內。”
而今年的重頭戲,是馬自達CX-5的國產。這款與本田CR-V同級別的SUV,采用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預計8月正式上市。這也是馬自達在中國投產的首款SUV車型,因此備受矚目。
但在況錦文看來,新合資公司成立后,雙方的合作絕對不是一兩個產品的問題,還包括發(fā)展目標、生產本地化等一系列問題。除了整車廠、銷售公司,處在南京九龍湖畔的長安馬自達技術研發(fā)中心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將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fā)新車型。
況錦文說,他最大的期許是,和長安馬自達一起快速成長。讓長安馬自達在新的平臺上重新駛入快車道,正是況錦文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訪談后記:
“出生于60年代的人,肯吃苦,能付出。”況錦文這樣表述他們這一代人的特質。
雖然采訪時間只有半天,我們仍能感受和見證到他的敬業(yè)與辛勞。
但讓我們印象更深的,是況錦文身上的工作激情。
“激情”,也是他在訪談中用的最多的一個詞。
正如況錦文自己所言,畢業(yè)于化工專業(yè)的他,雖然更偏重于理工生的理性和務實,“但也并不缺少詩人一樣的浪漫和激情。”
回顧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況錦文說,對他影響最深的事情,還是長安第一輛自主轎車奔奔下線的時候,現(xiàn)場很多員工都動情地哭了,這讓他備受震動:“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汽車人,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么重。”
自1998年進入上海通用開始,況錦文就一直戰(zhàn)斗在汽車市場的最前線。從合資品牌到自主品牌,又重新回到合資品牌,一刻沒有停歇。并且不管身在自主品牌,還是合資企業(yè),都始終存有對中國汽車產業(yè)的一份使命感。
無論何時何地,這些懷有激情、夢想和使命感的汽車人,都是企業(yè)的競爭力所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yè)的最大財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