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理財網理財產品庫統(tǒng)計,在9月8日至9月14日的一周期間里僅有2只新基金開始發(fā)行,相比上周的8只大量減少。此外,本周2只新發(fā)基金均為債券型基金。
一周內開始發(fā)售的新基金(2012.9.8至2012.9.14)
|
||||
基金名稱
|
基金類型
|
基金代碼
|
發(fā)行起始日
|
發(fā)行終止日
|
債券型
|
090021
|
2012-09-10
|
2012-09-18
|
|
債券型
|
091021
|
2012-09-10
|
2012-09-18
|
截止至9月14日,仍有28只基金在售。其中,股票型基金3只、債券型基金20只、保本型基金1只、指數型4只。
對于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機制,相信大多數基民們都不會陌生,是指投資者在基金成立后的存續(xù)期間將自己持有的基金份額賣給基金公司,從中需支付基金公司一定的贖回手續(xù)費。一般來講,如今開放式基金的贖回費率最高不會超過0.15%,若參與期超過2年以上,贖回費率可能為零。而最近,市場上卻首現基金公司上調贖回費率的現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如此,近期工銀瑞信基金發(fā)布公告稱,對持有旗下三只債基B類份額不滿7日的投資者將增加贖回費,投資者需按其贖回金額的1.5%承擔贖回費。從以往的記錄看,這一調整贖回費率的舉措在基金市場上也是首次。
事出有因,上述事件也折射出現在基金的一大困惑,那就是超短期持有、注水資金等現象一直難以解決。那這些持有期不超過7天的資金的參與意圖究竟在哪里呢?
據了解,像這些B類基金由于申購起始資金較高,大多為機構客戶參加,所以這些超短期資金主要目的是機構“借道打新股”,作套利之用。這些大量的超短期資金一般都快進快出,不會出現持有期超過7天之久。據相關數據顯示,雖然自郭樹清上任以來對于打新進行了不少政策上的限制,但基金對于打新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特別是近兩個月來,新股上市數量驟然減少,大部分新股上市后幾天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從工銀瑞信這三只基金上看,7只近期發(fā)行的新股在此三只基金的配額中,其賬面打新收益除了一只僅收益351萬元外,另外兩只都高達2000萬元以上,故如此顯著的打新成吸引了眾多機構套利者的參與。
面對這樣大批套利者的超短期資金的參與,以往許多基金也只能通過動用等量的資金成本來謹防其帶來的大量贖回風險,這將大大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對基金的正常運作帶來危害。所以,此次工銀瑞信基金采取增加贖回費率的辦法也實屬無奈,但想要在本質上遏制這一現象,則需要更多的基金一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