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5月13日 /美通社/ -- 5月12日,“新教育 新思考” -- 新東方教師培訓公益版教育研討會正式啟幕,共話后疫情時代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5月12日至5月28日每周二及周四,50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及行業(yè)精英將齊聚“云端”,就全人教育、在線教育、國際教育等六大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呈現(xiàn)多維度觀察視角和解題思路,共同開啟后疫情時代的教育新版圖。
本次教育研討會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與教育部學校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研討會以純線上方式進行,在央視頻、愛奇藝、騰訊教育、微博教育等平臺同步直播。
5月12日舉行的首日研討會聚焦“全人教育”主題,八位海內外知名專家以主旨對話、專題演講、國際研討三種形式,從不同維度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剖析。
俞敏洪對話周成剛:好的教育是理想和現(xiàn)實主義的結合
首場主旨對話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首席執(zhí)行官周成剛以連線的方式展開,為本次研討會打響第一槍,二人就中西方教育差異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首先,周成剛從過去7年間走訪世界名校的經歷出發(fā),分享了中西方大學教育的差異。如在錄取環(huán)節(jié),西方大學特別是世界名校對學生的考察標準更多元,會從興趣愛好、社會活動、領導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綜合評估;在校學習方面,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本科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讓學生對人類知識有框架性的了解,之后再深入鉆研某一個學科;在教學方面,西方大學以開放性課堂為主,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甚至可以挑戰(zhàn)老師,在辯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批判、創(chuàng)新思維;校園生活方面,西方大學體育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跨專業(yè)跨學校交流活動等較多,有利于對學生潛能的全方位挖掘。
基于上述分析,周成剛認為,國內大學在拓寬學生錄取維度,創(chuàng)造更自由的學術爭鳴氛圍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此外,大學應注重全人教育,讓學生德智體均衡發(fā)展。
教育的責任,不止在校園,更在家庭。周成剛認為,好的家庭教育,要培養(yǎng)孩子自信和自主學習力,從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在這兩點的基礎上,家長和孩子可以少一些實用主義,多一些理想主義?!昂芏嗉议L給孩子灌輸?shù)乃枷?,學習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考上名牌大學是為了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工作后讀書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人在這種實用主義動機下,發(fā)展的持續(xù)力是不足的,而在興趣和理想的牽引下,人往往可以走得更遠,爆發(fā)力也會更強?!?/p>
他表示,當一個人把自己的愛好、潛力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的時候,事業(yè)往往可以走得更遠、取得更大成就,當一個人在事業(yè)上取得更大成就,反過來也會有更大的擔當,因此“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p>
俞敏洪進一步補充道,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也可以更好地結合。中國的教育要適當加強學生的理想主義色彩,實際上是讓學生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大學本身的好壞不能決定人的一輩子,能夠決定前途的是內在的心靈。要去體驗、嘗試和探索未知的、更加高遠的東西,這些東西無法給你來帶財富和事業(yè)的成功,但卻能將你帶上更高的境界,讓自己對未來更有信心。而家長和老師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們,人生到底應該追求什么?!翱荚嚪謹?shù)很重要,但一輩子對自己有信心,有期待,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加重要?!?br />
周成剛認為,發(fā)達國家的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比如對批判性思維、公平意識、因材施教的重視。但光學習和借鑒只能進步,要想超越還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這是今天教育的一個更重要的話題。
新時代,如何做好全人教育?
在主旨對話之后,著名歷史學者、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優(yōu)能中學推廣管理中心教師培訓與管理總監(jiān)孔維鋼,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東方優(yōu)播CEO朱宇相繼發(fā)表專題演講,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思考,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新時代如何做好全人教育。
朱學勤通過錢偉長、顧準、孔子、柏拉圖四位學者、教育家的故事,深入闡釋了什么是全人教育,為什么要進行全人教育。錢偉長堅持當一個培養(yǎng)多才全人的大學校長,創(chuàng)新性地打破學科界限,讓文理工科學生同堂上課,互相交流啟發(fā);顧準會計學出身,后來成為領先時代的思想家、經濟學家,這與他文理兼修的知識結構密不可分;孔子和柏拉圖,處于同一時代,孔子以文科教育為主,而柏拉圖則要求“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二者教育理念的差異深刻影響了中西方幾千年的教育模式。朱學勤認為,新時代我們的大學教育應該從培養(yǎng)分科人才走向培養(yǎng)通才,讓學生文理兼修、全面發(fā)展,學生畢業(yè)后也要沿著全人的方向進行自我教育。
在具體教學實踐上,如何將全人教育落到實處?接下來,孔維鋼從多年的新東方教師培訓工作經歷中,總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內涵和方法論。他認為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目光從關注知識點本身轉變?yōu)殛P注學生,這也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義。如何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孔維鋼認為教培機構應從產品研發(fā)、教師培訓、教學教研三方面發(fā)力: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練習,著力提升教師功底和課程體驗,教學教研則既要關注學生問題,又要加強家庭教育。教師也要從三個方面努力:講課的目標要從講解知識轉變?yōu)橹v解學生的問題,搭建起完善的練考體系,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方法選擇。
隨后,朱宇圍繞 “如何做好新時代下的教育”發(fā)表演講。朱宇表示,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基于工業(yè)時代的教育思路和方式也要相應變革。他首先從古今事例入手,層層遞進地闡釋了教育的四個目的:融入社會、產生價值、發(fā)掘優(yōu)勢、獲取自由。而實現(xiàn)這些教育目的,需要最優(yōu)秀的人才作為老師,朱宇認為,中國的教育改革應著重提升老師的整體水平,而非僅僅聚焦完善教育體制。最后,他從決定未來20年中國國運的三大因素 -- 技術突破、消費升級、政策變革,推演出新時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技術突破需要自然科學、信息科學人才,消費升級需要人文科學、生命科學人才,政策變革需要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人才。教師也要從自學能力、探索能力、歸納能力、驗證能力和實踐能力五個方面,幫助學生在新時代更好地生存、發(fā)展。
教育改變步伐加快,教師的作用會更加重要
疫情暴發(fā)以來,人類的命運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一個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需要怎樣的教育?下一代需要掌握怎樣的技能以應對不確定的挑戰(zhàn)?面對科技發(fā)展及數(shù)字化轉型,老師的作用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12日晚間的國際研討環(huán)節(jié),遠在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長Andreas Schleicher,以及在北京的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東亞區(qū)總監(jiān)趙靜博士,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際合作部總經理陳莊連線,圍繞時下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未來,進行了深入探討。
Andreas Schleicher說,今天的教育體系,很多仍延襲著工業(yè)革命以來的傳統(tǒng)。教師的培訓、課程、授課等都是緊緊圍繞教室教學環(huán)境進行的。如今,社會和科技的變化,往往比教育發(fā)生的變化快。未來,需要多關注課堂內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
他認為,無論疫情與否,教師的作用會更加重要。學習不是“交易的過程”,而是一種“關系”的體驗。毫無疑問,科技會改變教師的作用,在知識的傳遞方面,科技會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讓傳遞變得更加具有適應性、個性化。因此,教師未來會降低在知識傳遞方面的作用,變得更像是“導師”“輔導員”“評估員”,這對老師的要求其實更高,不僅對學科要掌握,還要了解學生的進度和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而不是以考試為終點。
趙靜博士表示,教師被認為要“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教師也不是全能,什么都能做。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要進行反思式的學習、踐行終身學習、在教學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只有教師保持開放思維,培養(yǎng)出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影響下一代。
陳莊認為,這需要建設一支很好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吸引高素質的人才進入教師行業(yè),更重要的是以怎樣的方式留住他們。
“新教育新思考”新東方教師培訓公益版教育研討會時長共6天,接下來的5場研討會將在隨后的兩周陸續(xù)登場。國內外知名教育大咖將繼續(xù)云集在新東方搭建的平臺上,圍繞 “未來教育&教育公益”、“家庭教育”、“健康&教育”、“國際教育”、“在線教育”五大主題,以主旨對話、專題演講、國際研討三種形式,闡述觀點,展開討論,共同探尋新時代的教育變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