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百年開埠開放 圓百年世博夢想
上海2010年4月27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今天(4月27日)凌晨2:00,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首次迎來了大型國際郵輪“鉆石公主”號臨時靠泊,標志著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與此同時,隨著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一期2個泊位的建成,也使上海港的郵輪泊位,從原有的4個增加到6個。有關方面表示:至2012年,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二期建成后,上??坎脆]輪的專業(yè)碼頭將增至8個。
建設背景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項目,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黃浦江兩岸開發(fā)和大力發(fā)展現(xiàn)代服務業(yè)的戰(zhàn)略決策后,逐步提出的,并由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寶山區(qū)人民政府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等單位組織實施。作為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的規(guī)劃論證充分考慮了國際郵輪發(fā)展趨勢及吳淞口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其功能定位也緊緊圍繞上海培育和促進、引領國內郵輪產業(yè)發(fā)展的大局,體現(xiàn)了與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功能互補、錯位發(fā)展,共同建設上海國際郵輪母港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
工程情況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及其公共配套設施項目位于上海市寶山區(qū)吳淞口北側的炮臺灣防波堤水域岸線。工程于2008年12月開工建設,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配套項目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2009和2010年重大項目之一。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優(yōu)勢:A20、A30、逸仙路高架等快速干道,M1、M3、M7 軌道交通和四通八達的地面公交,共同形成了完善的綜合道路網絡和軌道交通系統(tǒng),從而體現(xiàn)了港口和上海市中心的無縫銜接??焖俟肪W、鐵路、航空更可以迅速、舒適、便捷地將客人送往長三角及國內各個區(qū)域。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水域規(guī)劃岸線總長1500米,一期新建2個大型郵輪泊位,岸線長度774m,同時可靠泊1個10萬噸級郵輪和1個20萬噸級郵輪。同步建設連接碼頭和后方的通關平臺及引橋。碼頭綜合通過能力為60.8萬人次/年,滿足預測的2015年56萬人次/年的旅客通過需求。碼頭上設登船廊道、客運大樓和登船設備,游客通過登船設施進入客運大樓進行通關。二期將根據(jù)發(fā)展速度和實際需要改造建設另外兩個郵輪碼頭泊位。
正在建設中的一期碼頭總長度為774米,寬度為32米,結構型式為高樁梁板結構。通關平臺將碼頭和引橋連接起來,為倒三角形,兩側圓弧半徑為250米,面積約34824平方米。引橋線型中心線為弧形,半徑為1955米,至通關平臺引橋長度513.69米,寬度為15米,引橋結構采用30米跨徑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
客運大樓選址于平臺上,面向大海,四周為水環(huán)抱。客運大樓建筑外形宛如貝殼,表現(xiàn)出與水的交融,與海的互動,建筑寓意“城市之眼,長江之睛,放眼世界”,取意“納濤涵貝云水間”,“貝”因“水”而生,“水”因“貝”而美,氣勢渾然天成,充分彰顯寶山人民“海納百川、開放放開”的精神風貌??瓦\大樓的建設,適應了上海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的需要,其形態(tài)的標志性、功能的適應性、建造的經濟性,以及所要表達的城市化的現(xiàn)代性都是設計所要表現(xiàn)的主要因素。
客運大樓是一個國際郵輪航線港口客運站,滿足兩艘10萬噸級以上郵輪的旅客舒適便捷的候船、通關、換乘、旅游等多項服務。大樓為地上二層(局部設有夾層)建筑,地下局部一層??偨ㄖ娣e24417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面積22222平方米(包括夾層及地下一層),登船廊道建筑面積2195平方米,總建筑高度23.95米。客運大樓主體建筑上部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屋面為單層鋼網殼結構。主要由出境功能區(qū)域、入境功能區(qū)域、行政管理及設備區(qū)域、停車區(qū)四部份組成。出入境通關換票大廳辦票面積為2310平方米,可集旅客辦票、候船、送客等功能為一體,并在入口夾層上設置了方便旅客稍事停留、等候的餐飲、咖啡等休息區(qū)輔助性功能用房。邊檢出入境通道,可滿足20人同時出關,2小時通關人數(shù)可達3200人,較大程度滿足通關要求,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關服務和舒適的通關環(huán)境。
項目遠景
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建成后,將與北外灘國客中心實現(xiàn)功能互補、錯位發(fā)展,共同打造上海國際郵輪母港,將形成以上海為母港的郵輪觀光旅游圈。同周邊的寧波、南京等城市合作,打造長三角水上旅游觀光圈,與重慶、武漢等沿江著名旅游城市聯(lián)手,共建長江水上旅游黃金水道,與天津、大連、青島、廈門、三亞、香港、澳門等著名海濱風景城市合作,共同打造沿海水上旅游黃金岸線。
四、吳淞變遷
吳淞東臨瀚海,是長江三角洲的水路門戶,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大港區(qū)可通達世界160多個港口。黃浦江與長江的匯合處稱之吳淞口,黃浦江由吳淞口注入長江,長江由此入東海。吳淞以江海浩瀚、百舸爭流的吳淞口得名,素有“重洋門戶”、“七省鎖鑰”之稱。
95年前,由吳淞萬盛醬園釀制的白玫瑰酒從吳淞碼頭啟程,遠渡重洋,來到巴拿馬,在萬國博覽會上,引起轟動,一舉摘得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銀獎。95年后的今天,隨著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的建成,乘坐10萬噸級以上國際郵輪來上海的客人,可在這里換乘水上快艇或經陸路抵達上海世博園區(qū)。
吳淞碼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吳淞原名胡巷橋,早在1736年至1795年間,這里原是黃浦江邊的一個小漁村,是“十家三酒店,一日兩潮鮮”的魚貨交易市場,居住在碼頭邊上的人們就以捕漁為業(yè)。清康熙年間開放海禁后,由上海通往長江沿岸及南洋、北洋國外的航線都要經過吳淞口,吳淞則成了重要港口?!棒镀A相衍,帆檣比櫛”正是對當時吳淞港昌盛景象的描繪。光緒初年淞滬鐵路辟建以后,吳淞更是成為貨物中轉的水陸碼頭和港口集鎮(zhèn)。鴉片戰(zhàn)爭后,吳淞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920年兩次開埠,歷經百年滄桑。吳淞開埠,創(chuàng)建了“商港合一”的東方大都市的嘗試。解放后,吳淞碼頭又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吳淞口隨著上海船運業(yè)的發(fā)展而揚名中外。20世紀90年代,吳淞碼頭作為連接三島的交通樞紐,對今日創(chuàng)建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推進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開放開發(f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黃浦江沿線新一輪的規(guī)劃,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關閉十六鋪客運碼頭,建立新的上海水上客運中心,作為水上要塞的吳淞口,再次承擔起了這一歷史重任。2003年,上海十六浦客運碼頭和公平路碼頭都搬遷到了吳淞,建立了上海港吳淞客運中心,成為上海水上客運新樞紐,有著百年歷史的吳淞碼頭承擔起了長江內河海運。
改革開放三十年特別是建區(qū)二十年來,寶山區(qū)委、區(qū)政府在進一步挖掘、 整合吳淞文化的基礎上,對吳淞口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和定位。借世博之機,寶山區(qū)委、區(qū)政府著手將這里打造成一個水上門戶,成為從水路前來參觀世博的海外賓客眼中的第一道上海風景。寶山將把握上海舉辦世博會和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機遇,充分利用濱江帶這一加快發(fā)展的寶貴資源,推進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二期和長江河口科技館建設,加快完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功能配套,加快建設寶楊路水陸綜合交通樞紐、臨江大道一期、濱江綠化景觀帶等配套項目,進而帶動整個濱江帶的開發(fā),努力形成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相配套,以國際、國內水上客運服務為主導,融生態(tài)景觀、現(xiàn)代商務、旅游服務為一體的濱江城市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