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只是曇花一現
摘要:人性是復雜的,雖然“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但社會化媒體的出現,尤其是自媒體的出現,把“屁事”重新解構和放大。以至于雖然這個屁不是你放的,但你也很想知道是誰放的。然后無數商家捕捉到了這個點,把普通的屁做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屁事,成全了你的好奇,雖然很臭,但圍觀的小伙伴兒們都覺得很香。
人性是復雜的,雖然“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但社會化媒體的出現,尤其是自媒體的出現,把“屁事”重新解構和放大。以至于雖然這個屁不是你放的,但你也很想知道是誰放的。然后無數商家捕捉到了這個點,把普通的屁做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屁事,成全了你的好奇,雖然很臭,但圍觀的小伙伴兒們都覺得很香。
屁,終究是注意力經濟時代的一個亮相,自媒體的生理反應。
現狀:自媒體又一春
想當年博客的飛黃騰達成就了一大批自媒體,韓寒、徐靜蕾無疑成為了博客時代的最佳代言人,通過更新自己的博客內容,吸引了成千上萬人的駐足點擊,文字、圖片、視頻成了博客作者的生產工具,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自媒體的生產力自博客時代徹底解放,一批走紅的博客作者影響力大的驚人,往往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角色。
但熱鬧不過兩三載,觀眾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接下來登場的是以“Facebook”、“Twitter”為主的社交應用革新,國內微博也應運而生、風生水起,三大門戶你爭我奪、各自發(fā)力,小輩微信、陌陌、米聊、易信、來往等趁虛而入進而扶搖直上。它們搭上了智能手機迅速普及的快車,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自媒體是時代所需。眼下以報社、電視、廣播為主的傳統大眾傳播再也滿足不了分散的小眾需求,而自媒體通過“訂閱”+“推送”的內容機制,借助大佬們搭建的自媒體平臺,低成本地聚集起這些需求。
拿羅胖子的《羅輯思維》來說,作為資深媒體人的羅振宇本是央視財經頻道《對話》節(jié)目的制片人,“離開組織”觸電視頻自媒體《羅輯思維》,秉承死磕自己、愉悅大家的理念,將有種、有趣、有料的各種段子融入話題內,為觀眾奉上了一個個精彩的網絡脫口秀節(jié)目。隨后,羅胖子與時俱進,在騰訊的微信平臺、網易的易信平臺還有“攪局”的360自媒體平臺上都開設了自己的“羅輯思維”公眾賬號,思維隨意碰撞,激情得到盡情迸發(fā)。
還有,原先的央視《財富故事會》主持人王凱,同樣“離開組織”創(chuàng)辦自媒體脫口秀《凱子曰》;原《21世紀經濟報道》科技記者曾航經營自己的公眾賬號“移動觀察”,分享自己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的觀察和思考,有近萬人的訂閱者。
像羅胖子、王凱、曾航一樣,人們前仆后繼地擁抱自媒體。
問題:
1、缺乏審核機制
如今自媒體的擁有者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行業(yè)機構的“自我組織媒體”,它們從自己的官網、APP等轉戰(zhàn)到微信、易信等自媒體平臺繼續(xù)深耕細作,例如鈦媒體網、雷鋒網在微信上都有自己的公眾賬號;另一種是自己或是以團隊主編運營的“自我個人媒體”,例如前面說到的“羅輯思維”和“凱子曰”。
這兩種模式存在的自媒體缺乏健全的審核機制,原始的“把關人”不存在了,“自我組織”或“自我個人”成了唯一的審核把關人,法律法規(guī)往往是給現實做補丁,自媒體人只有加強自己的責任意識,才能更加自由的自我創(chuàng)作,別看自媒體“小”,但其能量卻很大,一個隨心所欲不加審核的失誤,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當然,自媒體的觀眾不會“傻傻分不清楚”,訂閱或取消,這不是一個難以分辨的問題。
2、內容創(chuàng)作出現疲軟
內容是自媒體得以延續(xù)的根本,內容不死才是自媒體活下去的可能。但現實情況是,當我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訂閱了一份自媒體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推送的次數越來越少,內容越來越差,最后消失匿跡、不了了之。
放眼微信公號,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自媒體要想成為“媒體”,必須保證內容的高質量推送,如果僅僅是三天熱情,今天熱情高漲,明天平淡應付,后天就銷聲匿跡了。內容為王,要想產生注意力經濟和影響力經濟,就必須拿出點“干貨”,否則就是徒勞。
3、錢景不明朗
如今的微信、易信等自媒體和當年的博客、電子雜志一樣,都面臨著商業(yè)模式的探索,畢竟,這還是一門生意,賠本賺吆喝的事兒不劃算。
或是硬廣撲面而來,或是軟文潤無聲處,或是獨家商業(yè)定制,亦或是線上吆喝線下兜售等等都在嘗試著盡可能的贏利點。但別忘了,當年的博客、電子雜志也曾被外界寄予很高的商業(yè)價值期待,但最終都趨于沒落?!安灰刮覠o價值,只因著世界變得太快”。
4、多平臺,未必能多贏
現在互聯網大佬們不約而同地吹響了“自媒體平臺戰(zhàn)略”的集結號,微信、易信、搜狐IT自媒體平臺、連360都搭建自媒體平臺標榜“發(fā)現更有范兒的自媒體”。多個平臺開始分搶自媒體資源,更不得天下的自媒體都到自己的平臺上一展身手。例如,某自媒體平臺使出渾身解數,發(fā)動編輯進行“大海撈針”策略,網羅互聯網各個大內高手到自家開專欄?!白悦襟w數量和質量的原始積累”是如今各家平臺的重點。但需要指出的是,平臺是個燒錢的事兒,應該有所側重,不只是蘋果香蕉一籮筐,如果沒有清晰的商業(yè)模式,這渾水想必不是那么輕易能夠趟過去。
梁文道在《人人都是作家,卻沒有一個讀者》里說過:“浮躁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癥。我只知道這是一個急躁而喧囂的時代,我們就像住在一個鬧騰騰的房子里,每一個人都放大了喉嚨喊叫。為了讓他們聽到我說的話,我只好比他們還大聲。于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別人到底在講什么?!惫拇底悦襟w,只會變成人人都是自媒體。自媒體之戰(zhàn),壓根就是一場誰都不會贏的戰(zhàn)爭。
因為,觀眾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
來源:鈦媒體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bcouya.cn/blog/archives/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