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7月13日 /美通社/ -- 2021年7月,創(chuàng)業(yè)酵母創(chuàng)始人、前阿里巴巴全國B2B直銷總經(jīng)理俞朝翎老師在“跟俞頭講管理”專欄中分享關于“管理”這一話題。俞朝翎老師從員工的價值、組員核心需求等問題出發(fā),深度剖析了一名優(yōu)秀管理者管理團隊和自己的方法。
一、管理者的三種境界
最笨的管理就是自己做。
如果一個月招聘了100人,如何選擇主管?多數(shù)公司會選擇在業(yè)績最好的人做主管,但是這些人一般沒有耐性教新人又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總結。如果不能總結出來行程理論,經(jīng)驗就很難復制。一個好的管理者,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把經(jīng)驗和技能傳遞。
優(yōu)秀的管理者通常通過別人拿結果。卓越的管理者則是會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別人搶著去幫他做事。例如俞朝翎老師和馬云開會的時候,馬云經(jīng)常說:今天我又大嘴巴了,又對不起大家了,所以今天我在外面吹的牛要拜托各位幫我來實現(xiàn)。
這就是卓越管理的藝術。
二、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
一名好的管理者至少應該遵循這16個字。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
第一步,作為管理者自己先來做一遍,讓其他人來看自己是這么做的。
做完了以后解釋一遍,為什么這么做,當時的場景、客戶、產(chǎn)品是怎樣的,所以要這么做。這么一遍說下來,被輔導的人就會很清楚。
這個時候更多的就是在觀察,去看你做的怎么樣,是不是把該學的東西學到位了。
學會帶著問題傾聽,碰到這樣的客戶,遇到這樣的事情為什么要這么做,做的理由是什么,身為管理者要聽一聽員工做這件事的想法,是對還是不對。通過這個循環(huán)下來,可能他的結果還是不能令你滿意,那么你要再循環(huán)這16個字,不斷的去循環(huán)、去糾正。
在這個輔導的過程中,有些人的執(zhí)行力不是那么好,那就用到了管理的16個字方針。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繩之以法。
當一個員工反復告訴他做一件事情的標準,但始終達不到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是為什么,可以先了解他,聊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先屏蔽掉工作以外的事情,再來問工作上是誰影響了他。
先把情緒上的問題解決掉,再講道理,人在情緒中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
比如對方的目標是買臺車,那他這個月做下來,可能車輪子就夠了,或者一個座椅就買好了。管理者需要幫他去量化這個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
我們說的繩之以法,是要給予處罰。但這個不是要開除,或者罰錢,要知道什么處罰才是最痛的,最需要的。管理者要學會靈活地變換,來增加娛樂性和懲罰性。
三、管理者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問題
管理者對問題的處理辦法,有三個關鍵詞:
無中生有:對問題要學會無中生有,在沒有問題的時候,借鑒其他團隊的問題。
以小見大:考慮一個人的問題會不會成為團隊的問題,是不是普遍問題,小問題大動作。
大問題動手術:出現(xiàn)大問題要直接“手術切掉”,這個時候心要慈,但刀要快。
學會處理問題的同時,管理者還要學會在工作中聞味道。需要一種走動式管理,管理者不是坐在辦公室里而是在辦公區(qū)去走動、去聞味道。管理者對團隊的觀察,員工的表情、眼神,甚至是與他人對話的音量。如果眼神沒有互動,聲音很小,其實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就是不好的氛圍。沒有安全感的團隊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管理者不僅望別人也要望自己,自己要經(jīng)?!罢甄R子”,尤其是在自己聞不出味道的時候,身邊的小伙伴就是自己的鏡子。
管理者之所以成為管理者,是因為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人的身上,而非業(yè)務本身。只有最笨的管理者,才會每件事情都想著自己做。在創(chuàng)業(yè)酵母課程中就有專門講解關于管理者“揪頭發(fā)、聞味道、照鏡子”等系列管理課程,針對不同企業(yè)、不同階段的管理者詳細介紹了更多案例與實用工具,能夠切實解決管理者、企業(yè)發(fā)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幫助企業(yè)走向精細化管理,陪伴企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