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竟成恐怖分子免費公關?
俗語有云,暴力往往孕育暴力。不僅如此,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就算只是涉及到暴力的新聞都會引發(fā)更多暴力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媒體對于恐怖主義的煽動性報道會導致更多類似的襲擊行為出現(xiàn)。這一研究結果將引發(fā)更深層次的關于媒體如何報道恐怖與暴力的討論,同樣也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即把關于恐怖襲擊的新聞報道視為即將出現(xiàn)的恐怖襲擊的“預兆”。
媒體成恐怖主義幫兇
來自哥倫比亞麥德林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財政經濟學院教授邁克爾?杰特(Michael Jetter)也是德國波恩的勞動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分析了1970至2012年間紐約時報上出現(xiàn)的六萬余次恐怖襲擊以探究媒體報道與恐怖行為的關系。在最終的研究報告中,他寫道:過去的十五年內,“世界范圍內的恐怖襲擊數(shù)經歷了駭人的指數(shù)級的增長”。全球恐怖主義數(shù)據庫中的數(shù)據顯示,在1998年發(fā)生了1395起恐怖襲擊,自此這一數(shù)字開始穩(wěn)固上升,直至2012年達到了8441起;恐怖襲擊導致的傷亡者總數(shù)從3387人飆升至15396人。
同時,越來越多的恐怖組織開始嘗試利用媒體來推進議程。由ISIS拍攝的清晰的砍頭視頻一于互聯(lián)網發(fā)布,便迅速把這一組織變成了全球畏懼的標志。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于是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即這樣的組織應當在多大程度上被給予“公共關注的空間”?!翱植澜M織越來越受到媒體關注,”杰特說,“無論是塔利班,基地組織、博科圣地又或是最近的ISIS,無論是電視、報紙和廣播,恐怖主義幾乎無處不在。同時我們也知道,恐怖組織需要媒體的報道來傳播理念、制造恐懼以及招募成員?!?/p>
“然而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不能確定媒體的關注是否真的在某種程度上引發(fā)了恐怖襲擊:這份調查報告的得出完全基于經驗主義的方法論?!痹谘芯窟^程中,杰特還比較了吸引眼球的恐怖襲擊和那些發(fā)生于大環(huán)境大背景下的災難,如自然災害,得到了最初相關報道的數(shù)量和接下來幾周后續(xù)襲擊數(shù)量之間的明確關聯(lián)。
報道事實VS封禁暴力:兩難的抉擇
杰特將于八月下旬在德國曼海姆的年度歐洲經濟組織會議上匯報這份研究報告,而此次的研究結果亦和早期其他經濟學家所做的研究結果相呼應:即恐怖主義會引起媒體關注,反之,媒體的關注會引發(fā)更多的恐怖行為,從而導致一種螺旋式的上升。據杰特稱,紐約時報上每多一篇關于某國恐怖組織的襲擊報道,隨后一周內那個國家遭遇的恐怖襲擊數(shù)量會提升11%到15%。他的結論是,平均起來每篇紐約時報的報道會導致隨后一周內的另一場襲擊中一到兩個人員傷亡。他還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恐怖行為被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媒介影響力,恐怖分子的自殺式襲擊明顯獲得更多的媒體報道,這或許能解釋他們因此在恐怖組織中不斷提升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在距離美國較遠的國家里發(fā)生的襲擊總是有較少的關注度。很明顯,杰特得出結論,媒體對于一場恐怖襲擊的關注度是預測“七日內某國后續(xù)襲擊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下次襲擊發(fā)生的間隔時間”的重要指標。
調查報告中還提出一個問題:是否應當限制對于恐怖主義的報導以減少恐怖襲擊的數(shù)量。杰特指出,每天都有42個人死于恐怖襲擊,相較之下,有7123個兒童會死于饑餓,我們是否應當為這42人而放棄對于恐怖主義的報道,確實是需要權衡的問題。“這份報告說明我們需要反思目前出現(xiàn)的對于恐怖主義的煽動性報道,不再給恐怖分子免費的媒體平臺,”他說,“對于世界上那些可能引發(fā)更多災害的事件(如自然災害)的新聞報道不應當被忽視,這樣媒體就不會競相將版面空間留給恐怖分子的殘忍暴行?!?/p>
新聞加點料
以下是杰特研究報告結論部分的摘要,一起看看他到底得出了什么結論:
如果一個恐怖組織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公眾關注度,造成社會的恐慌,那么媒體正是恐怖分子用來推進他們日程的工具。這份報告中的數(shù)據是基于紐約時報中涉及恐怖主義的報道和后續(xù)襲擊間的關系的測量,對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有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變量可大致歸類為:1、襲擊行為本身;2、社會環(huán)境;3、地理因素;4、時間因素;5、經濟因素;6、政治因素。
以下就是得出的結論:
1、相較于非自殺式任務,極其危險的自殺式任務會引發(fā)更多的關注度。數(shù)據證明這一結論在控制不同變量的條件下都具有相當?shù)娘@著性。自殺式行為受到恐怖組織歡迎,是因為這種行為總是能被媒體炒作(霍夫曼Hoffman,2003)。這種方式能獲得較高的媒體關注度,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有新聞價值,而在于它是一種自殺式的行為。
2、紐約時報對在遠離美國的地區(qū)發(fā)生的恐怖主義襲擊的關注度較少。這一結果非常重要,告訴我們媒體的報道不僅和恐怖主義本身有關,還會考慮到讀者愛看什么。之前的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地理因素會影響到媒體對軍事干涉的報道(Duque et al., 2014),這和我們之前的認知——我們更關心身邊發(fā)生的事兒——相符。
3、紐約時報對42個宗教國家中事件的報道較少。這是一個讓人之前沒想到的結論,所涉及到的宗教國家不僅包括穆斯林國家,也包括信仰天主教和新教的國家。這個結論非常有趣,值得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分析。
4、受襲國家的政治因素亦會影響到媒體的報道。紐約時報較少關注民主政權國家所發(fā)生的恐怖襲擊,但是對左翼政權國家中的恐怖行為特別感興趣。“左翼政權”這一變量對紐約時報關注度的影響程度甚至能和“自殺式襲擊”這一變量相提并論,不過有趣的是在左翼政權國家中發(fā)生的自殺式襲擊卻并沒有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即或者是自殺式襲擊、或者是左翼政權,但凡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媒體關注度的保證,而非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換句話說,右翼政權國家的自殺式襲擊并不會因此獲得較少的媒體關注度。
5、受襲擊國家的經濟情況同樣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貧窮地區(qū)國家以及和美國有雙邊經濟關系的國家受到的媒體關注度較高。紐約時報對與美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國家地區(qū)中的恐怖事件報道較多,有豐富自然資源和獲得大量外商直接注資的國家亦同。這一結果并不出奇,美國市民更關心和本國有經濟往來的國家是情理之中。不過報告中提到的“自然資源”這一因素卻為接下來的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方向:探究自然資源在全球經濟中的獨特地位。
6、媒體關注度與后續(xù)恐怖襲擊呈正相關關系。數(shù)據顯示,紐約時報上每多一篇關于某國恐怖組織的襲擊報道,隨后一周內那個國家遭遇的恐怖襲擊數(shù)量會提升11%到15%。這一調查結果佐證了之前研究人員的發(fā)現(xiàn)(Rohner and Frey,2007)。
接下來的研究可以關注媒體報道與受襲國家的政治中心(首都)、所屬地區(qū)(如中東)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具體考察媒體的報道態(tài)度:單純報道、譴責或是成為恐怖分子的工具,以進一步思考媒體應當如何做好恐怖主義報道。
來源:微信公眾號 傳媒狐(media-fox)
本文由搜狐傳媒獨家編譯,授權美通社轉載,文章原載于搜狐傳媒微信公眾號傳媒狐(media-fox)。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bcouya.cn/blog/archives/17122